艺术统考失利后:家长心态调整指南与孩子压力释放秘籍

创建时间:2024-02-28 阅读量:4725


艺术统考失利后:家长心态调整指南与孩子压力释放秘籍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统考成绩往往被视为衡量孩子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尺。当孩子的成绩不尽如人意时,家长的心情无疑是复杂而微妙的。失望、焦虑、甚至是愤怒,这些情绪都可能涌上心头。然而,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家长,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孩子面对挑战,让他们在失败中汲取力量,最终展翅高飞?


家长的情绪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孩子的学业



当自己的孩子统考失利,面对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家长的心态肯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艺术梦想给予了很大的期望,而现实结果却未如愿,会产生失望和沮丧的情绪。也会焦虑和担忧孩子未来如何发展,能否实现艺术梦想;也会产生自责和负罪感,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够好;最后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哪些事情,陷入迷茫和无助中。当家长突然面临到这么多问题时,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甚至崩溃。

家长的负面情绪导致孩子焦虑/压力水平升高


当家长带着这些负面情绪与孩子沟通和生活时,无形之中就会使孩子产生很多负面情绪。这其实就是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所说的“麦拉宾法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信息传递,是由7%言语+38%语气+55%表情构成的。换而言之,当我们跟孩子沟通交流时,孩子本身能接收的信息中: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比如我们的表情、肢体语言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比如我们说话的语调、声音大小等等;剩下的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而家长的语气表情都会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所以当家长深陷孩子统考失利的负面情绪中,孩子的焦虑/压力水平也会有所升高。 其中有一研究调查显示,家长焦虑情绪对考生焦虑情绪的影响程度为44%,并且高考生的压力的70%来自于父母。



孩子焦虑/压力水平过高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一旦孩子长期陷入焦虑和压力中,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学习效率。从焦虑/压力曲线中可以看到,较低的焦虑/压力水平会导致孩子过于懒散松懈,没有学习的动力。随着孩子的焦虑/压力水平的增加,孩子的注意力会有所提升,当焦虑/压力水平处于某一水平段内,孩子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提高,有助于临场的发挥。但是当孩子承受过多的焦虑/压力水平时,反而会使孩子产生恐慌,注意力涣散等问题,长期的话会严重危害心理和生理健康。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本身已经存在很多的压力,甚至已经超过了焦虑/压力的阈值。对于一些家长而言,不仅不应该给孩子增加压力,反而应该帮助和引导孩子减压。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第一,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跟孩子沟通交流,第二,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缓解情绪,释放压力。




家长如何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样不是说家长要无时无刻保持良好的情绪,毕竟家长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包括经济压力、对父母的赡养、工作压力,也包括孩子的教育压力等等。其实更关键的是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当面临各种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很快的做出调整。


拥抱你的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统考失利,家长产生负面情绪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家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有很高的期望,所以产生负面情绪是最正常不过了。家长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视为不应该存在的,接受自己的情绪。无论正面还负面情绪,它们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其中负面情绪不是敌人,而是我们忠实的盟友。


改变认知,负面情绪无处遁形


我们如何调节负面情绪,让它变成我们的盟友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我们就要先认识情绪,认识它是怎么产生的,跟什么相关呢?会对什么产生影响呢?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定律:认知行为模式三角,这一定律指出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由外界事物导致的,而是源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决定的,即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的产生,而这些情绪和行为又会强化这个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促进,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家长看到孩子统考成绩为200分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考的太低了,还能不能上大学了?这里“不能上大学“就是我们的认知,在这个认知下家长会产生焦虑、不安,愤怒等负面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的行为会怎样呢?一些家长会训斥孩子,责怪孩子平时不好好学习,甚至质问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焦虑、愤怒等情绪也会加重。这样家长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对孩子的学习和升学没有一点积极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学,自卑等情绪。那么家长如何破局呢?其实只要三角型的任何一个角发生改变之后,另外两个角就会跟着改变。

比如同样一个问题:当家长看到孩子统考成绩200分,家长的认知改成:孩子还好过本科线了,后边还有校考和文化课,仍然有逆袭的可能。在这个认知下家长会产生信心,希望,后续可能会鼓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尽可能的帮助孩子拿下校考和文化课。

可见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产生了两个相反的发展方向。

因此,家长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短暂逃离,关注自身需求


当然人都不是完美的,很多的家长是第一次面临孩子统考失利这一问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做的很好,或者解决的很好。当遇到一些既不能改变自己的观点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选择搁置问题,先暂时避开问题,不去想它,待情绪稳定时,再去解决问题,而且有时候问题的解决方案会在从事其他事情时不经意的想出来。例如当看到孩子统考成绩后,情绪很差,也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时,短暂的逃离问题,去一些舒适,环境优美的地方,也许能更好的帮助你捋清思路;另外,也可以更关注自己的需求与欲望,去做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却没时间做的事情,买一些喜欢却不舍买的礼物,也是对自己这段时间付出的奖励和回报。

所以短暂的逃离问题,关注自己的需求,也可以很好的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调节负面情绪



当家长自己调节好情绪后,更重要的一点是还要去引导孩子走出考试失利的负面情绪中。孩子作为考试的主体,考试失利它们会面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3方面。对于孩子自己而言会产生心理颓废,否定自我价值,有一种“成王败寇”的错误观念,当统考失利后,难免产生失望、沮丧情绪。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很容易被妄自菲薄、悲观等消极情绪困扰,陷入不断否定自己的恶性循环中。对于家长而言,期盼“成龙变凤”的父母们,对于子女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费劲心血地给予全方位服务。考试失利会让孩子心生愧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煎熬中,因此背起沉重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与家人的关系渐渐僵化。另外,孩子们也会产生心理自卑,疏远与朋友关系。当考试失利,再见到昔日的同学,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惭形秽,认为自己这辈子已经注定失败,从此封闭自己,羞于见人。

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当孩子面临这些情绪问题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给孩子出一些注意,并作为过来者给孩子一些经验和建议。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孩子有益的,但是孩子能听进去的有限,有时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遵循一个定律,叫做“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对于刚参加完统考的艺术生而言,当考试失利后,他们会掺杂着很多负面情绪,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但不理会孩子的这些情绪,反而否认孩子的这种感觉,认为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必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孩子的焦虑和挫败感。孩子在这种状态下,家长对他的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相反如果家长通过语言认同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就会因为得到家长的认同,和信任,而使负面情绪大大减少。当他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下,那么问题就相对来说就更好解决了。

所以别再急于给孩子出主意了,先安抚孩子情绪,能够事半功倍。

”先处理孩子情绪,后解决问题“这是一条非常棒的教育原则,那具体怎么实施呢?在跟孩子沟通前,要先体察孩子的情绪,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的思想,然后“和孩子的情绪同频共振”,人喜欢倾听,胜于善说者。没有人喜欢一直被说教,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所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空间,听取孩子感受和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不要立刻进行批判或批评。


重构认知,能量迁移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中,特别是前额叶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尽管他们想要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但是因为生理结构的问题,往往未能如偿所愿,这个时候家长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家长要引导和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根据前面提到的认知行为模式三角,调节孩子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就是改变他们的认知,帮助孩子重塑认知模式。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以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并促使更积极的心理变化。例如引导孩子认识“分数并不能定义自己的价值”,要肯定自己的付出与价值。鼓励考生审视自己的负面思维,挑战不合理的观念,并替换为更积极、现实的认知。例如,将“我一无是处”替换为“虽然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我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所以引导孩子进行认知重构可以从本质上帮助其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行为激活,巧化压力


从认知行为模式三角中可以发现,不仅认知重塑可以影响情绪,而且行为和情绪之间也存在双向影响。所以改变行为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行为影响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有哪些行为可以改善情绪呢?有一个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是吃。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词,叫做“食物心理学”,其本质就是研究食物与情绪的双向调节关系,通过调节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证自己的心理更加地健康与稳定。有研究表明钙、锌、铁、硒、镁等元素和 B 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有减轻压力、舒缓抑郁等情绪调节作用。例如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案例:咖啡可以提神醒脑、吃甜食可以让人产生快乐等。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微量元素导致的,比如维生素B1可以预防记忆困难,B2可以导致思路清晰、沉着冷静,维生素C可以使食用者情绪更轻松愉悦,而缺少锌会影响人类记忆力和智力发育。然而并不是多吃包含这些微量元素的食物就一定可以调节情绪,而是缺少这些微量元素会更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情绪问题,以及更难进行调节。

所以家长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整孩子的饮食,帮助其缓解情绪和压力,这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也是可以立刻去做的事情。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去运动吧!它会让你更快乐。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一项针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和情绪状态相关性的研究指出,运动与人类的情绪高度相关。研究中采用了一些科学的仪器来监测运动对情绪的影响。发现,中高强度的运动能抑制负面情绪的产生,而且还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于长期的有氧运动还能够增强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甚至说只去想象自己参加了体育运动,也能够改善负面情绪,可见运动是缓解负面情绪的重要方式。

对于家长而言,应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可以给他买一双专业的跑步鞋,或者给他买一套很好的运动器材。有很多孩子都会因为拥有了很好的运动装备,而去尝试一些新的运动。

另外,我们是群居动物,有效的社交互动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满足、安慰、支持等,这些情感体验有助于缓解压力、减轻负担。亲友之间交流可以带来情感上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可以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烦恼,缓解压力。让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增加自信心和自尊心。

帮助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感


经过考试失利,孩子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学业的信心和信念也会收到打击。也就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缺失。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是孩子重振旗鼓的关键。

自我效能感与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生理和情感状态相关。

动作性掌握经验:以往成功的亲身经历,对于自我效能感影响是非常大。比如,我小时候数学比较好,成绩经常考得不错,所以也会更有自信去做数学竞赛题。

替代经验:即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来获得榜样的力量。当身边有朋友通过规范饮食和运动,变得更健康,我们也更有信念去做这件事。

言语说服:指的是他人对你的鼓励或是劝阻。他人的鼓励会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相反,他人的劝阻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生理和情感状态:会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效能感。生病疲劳或情绪低落时,自我效能感会降低。

对于家长而言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例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指出孩子越夸成就越高,家长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最佳人选。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家长积极肯定孩子的付出,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所以家长应该多鼓励、肯定孩子们的努力与付出,为他们感到骄傲,相信他们的能力。


结束语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时代,艺术统考失利无疑是对孩子和家长的一次重大的打击。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考试分数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或未来。作为家长,我们的反应和态度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因此,我们需要以积极、理解和支持的方式来面对这个挑战,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最后,祝愿孩子们在您的关爱和支持中茁壮成长,如星辰般绽放光芒。


  • 联系客服
  • 意见反馈
友情链接
扫一扫关注“”
APP下载
商务合作